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下称《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释放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必须从严从实抓好《条例》的贯彻执行,不搞变通、不开口子,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形成强有力的震慑警示效应。要以严肃问责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净化和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知责明责,强化以上率上的示范作用。《条例》规定,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既是问责主体,也是问责对象。己不正,焉能正人。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只有把自己摆进去,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用条例规范言行举止,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同一切违反纪律的行为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引导党员守住纪律底线,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要坚持把学习贯彻《条例》同学习贯彻党章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廉洁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党规党纪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准确理解“问谁责、谁来问、问什么、怎么问”等问责实践和操作问题,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为全面落实监督、执纪、问责职能奠定坚实的基础。纪检监察机关要以学习贯彻《关于新形执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为契机,严格对照党风廉政建设“3783”主体责任休系,聚焦失责六种情形,探索构建明责、督责、问责三位一体的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促进主体责任落实,把责任压给各级党组织,分解到党的各个工作部门,推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工作格局。
履责尽责,强化执纪监督的制约作用。监督责任是党章赋予纪委的神圣职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聚焦主业主责,带头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既要经常提醒督促同级党委及班子成员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又要着力加强对下级党委(党组)特别是一把手履行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地生根。要突出问题导向,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督机制,紧盯重要节点,看住“关键少数”,用铁的纪律整治各种面上的顶风违纪行为。对不收手、不知止,规避组织监督,组织隐秘聚会的一律从严查处。对在执纪审查中发现的“四风”问题,要深挖细查、绝不放过。要认真落实回访制度,对被问责对象定期进行回访,看整改措施是否落实、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党的领导是否改进和加强,督促健全机制制度,堵塞工作漏洞,切实提高执纪监督实效。同时,要紧扣《条例》的原则、标准和程序开展问责工作监督检查,对于措施不力、问责不到位的,坚决做到问责的再问责,层层传导有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的压力,使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坚守“主阵地”,种好“责任田”。
追责问责,强化责任追究的倒逼作用。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党章党规党纪是面向全党的,上至中央、下至基层,各级党组织只有坚定不移地去贯彻执行才能发挥党纪的“治病效能”,作为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各级纪委要充分利用好问责条例这把“利剑”,积极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把纪律这条底线看住看紧、坚决挺在前面。要敢于唱“黑脸”、当“包公”,坚决破除好人主义、一团和气,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对于性质严重、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问题,要言出纪随,铁面问责,达到“问责一例、警醒一片”的震慑效果。要坚持“一案双查”,对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力、管党治党不严不实、选人用人失察、“四风”和腐败问题多发频发、巡察整改不力等问题,要严肃问责,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和党组织责任,以强有力的问责倒逼“两个责任”落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落地见效。(编辑:张群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