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为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凤翔镇在注重问题线索排查的基础上,坚持从严执纪中深化精准度,做实做细谈话函询,使纪律时刻挺在前面,抓早抓小在基层见效。
压实主体责任,深化谈话促动。凤翔镇党委书记作为“第一种形态”运用主体的第一责任人,班子其他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坚持党内谈话制度,加强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积极运用“第一种形态”,对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开展提醒谈话、诫勉谈话,使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畅通问题渠道,厘清发力对象。凤翔镇纪委积极健全来信、来访、来电、自查以及网络等举报受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交办、转办、批办、移交的线索收集制度,认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对问题线索来源进行甄别、分析研判,进而决定采用哪种“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的工作方式,让工作见实效、出实绩。
规范处置流程,严把使用权限。凤翔镇党委对反映党员干部的问题,及时移交镇纪委统一登记编号,由镇纪委根据涉及对象的干部管理权限,明确主谈话人,拟定谈话内容和方案,配合主谈话人向谈话对象说明谈话原因和依据,指出其主要错误事实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教育和具体整改意见,并填写《凤翔镇党风廉政建设约谈诫勉记录表》,全程纪实、及时上报。
突出震慑预警,夯实整改力度。凤翔镇把实践运用好“第一种形态”的过程当作加强党员干部党风党纪教育的过程,当作警示诫勉、教育挽救和体现组织关怀的过程,用纪律这把“戒尺”,避免党员干部违规演变为违纪,轻微违纪转化为重大违纪、甚至违法。同时,注重抓好谈话函询问题整改,在谈话中详细记录党员干部的整改承诺,跟踪整改情况,确保整改到位。(编辑 张群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