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定西坚持以贯彻顶层设计为重点,以服务中心为关键,以问题导向为突破,积极稳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动脱贫攻坚、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是聚焦改革目标绘制“施工图”。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顶层设计,制定了《定西市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逐年制定改革要点,建立工作台帐,对改革的重要举措任务分工和工作进度做出安排,明确了改革的施工图、任务书、时间表。2015年,实施各类改革事项48项,其中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举措35项、创新举措13项(问题倒逼改革1项);2016年,实施各类改革事项32项,其中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举措24项、创新举措8项(问题倒逼改革4项),做到了改革措施能落实、责任明晰可追究、时间进度可掌控。
二是聚焦服务大局凝聚“向心力”。坚持把服务中心作为推进改革的重点,先后出台改革举措11项,积极引导干部、人才、党建资源向脱贫攻坚一线精准聚焦。着力创新推动脱贫攻坚的基层组织体系,制定了《关于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意见》,深化拓展“三链”建设、“双培双带”等党建模式,探索推行“党员能人组团带动型”“党员责任区帮带型”“党员先行承包带动型”等党员致富带富模式,在产业链上组建党组织517个,建立村村联建党组织86个。着力改进推动脱贫攻坚的考评机制,制定了《关于精准扶贫业绩考核评价的意见》等“1+5”考评办法,建立以精准扶贫业绩为导向的考评机制,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发现干部、评价干部、选用干部。在全市评选表彰十大优秀扶贫村党支部书记、十大帮扶队长、十大扶贫站长,优先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业绩突出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16名、帮扶队长16名。着力优化推动脱贫攻坚的人才保障机制,制定了《关于派驻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助推精准扶贫实施意见》,选派1007名科技特派员和2959名农口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为每个贫困村组建了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1+5”制度文件,着力推动“土专家”“田秀才”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作用。
三是聚焦问题破解攻坚“硬骨头”。把问题导向贯穿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过程,真刀真枪攻坚制约组织工作的“硬骨头”。紧盯破解基层党建薄弱问题,完善落实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办法,逐级建立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传导压力、推动落实,形成了“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格局;着力破解村集体经济短板,制定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分两步走的目标和建设“六型”经济(资产经营型、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土地营运型、服务创收型、项目支撑型)的举措;同时,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党员先锋指数评价、村务议事决策等方面都进行了小微改革。紧盯破解干部工作难题,制定了《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办法》《定西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等制度,探索推行“151”干部动议提名法和纪实制度,从源头上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定了《市管干部日常管理办法》和《市管领导干部谈话实施办法》等制度,将“两谈一提”(谈思想工作、谈班子运行,提意见建议)活动固化为长效机制;制定《市直部门内设机构关键岗位轮岗交流实施办法》,加强对科级干部的监督管理;探索创新“182”干部教育培训模式,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紧盯破解人才工作难题,打破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的人才考评机制,树立重特长、重实绩、重公论的考核评价理念,制定了《加快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科技特派员管理考核办法》《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办法》等办法,修订完善了《领军人才选拔管理办法》《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四是聚焦任务落实疏通“中梗阻”。坚持把制度规范执行、落实见效,作为检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成效的关键,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态度,全力推动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坚持每一项制度的出台,都要经过前期调研、制度论证、审核审议、跟踪问效等“关口”,确保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见效一个。突出督查问效的推动作用,以近两年已经出台的各项制度为重点,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督促改革任务承担部门和单位落实政策不走样、不缩水。同时,专项小组建立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联络员工作制度,确定专人专职负责,定期报送改革推进、措施落实等情况,从制度层面强化了专项小组对各成员单位落实改革任务的调度。(编辑 张群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