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网站首页|廉政新闻|信息公开|审查调查|巡视巡察|党纪法规|通知公告|监督举报|专题集锦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教育  >>  廉政文苑  
大自然的废墟
        日期:2018-06-01

  在内蒙古中蒙边界处的大兴安岭,有一处大自然景观,人称石塘林。我老早就知道它美丽的名字,可生活在故乡近40年的时间里,竟然没能和它“相亲相爱”过。在一个落日映照下的黄昏,我与暗恋已久的石塘林相约。

  石塘林是大兴安岭的奇景。它奇在哪里呢?其实这里不过是一片废墟,但它不是人类文明的碎片,而是大自然的废墟,是地球第四纪火山爆发的地质遗迹,是亚洲最大的近期死火山玄武岩地貌。地质构造、土壤、植被生物区均保持原始状态。这片石塘林长约20公里,宽10公里,是由火山喷发后岩浆流淌凝聚而成的。塘中石林大的有数层楼高,小的如女士耳环下边的小坠儿,一眼望去,一片怪石嶙峋,千姿百态,动静迥异,大多造型如非洲大地,黑涛怒涌,以丑态族类居多,都是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笔下的形象。这些冷峻、凝固的地下岩浆是地球深处的游子,它们集体迁移到地表,从它们那尖利的相貌上,可看出它们的另类姿态。

  地球深处排泄出来的废墟,是地球内在的激情的储藏,人类无法阻挡它的喷射。我们常常赞美人类的文明创造,人类创建了金字塔,修起了万里长城,开挖了大运河,在象牙上雕刻大千世界,这些靠年积月累之功的创造,比起大自然瞬间完成的作品太微乎其微了。哪件人间的艺术品能永恒长存百万年?但大自然的杰作——石塘林可以。

  最辉煌的所在,在我们人类的眼中最终都将是一片废墟。我们崇拜的仰韶文化,渴望了解的玛雅文明,近年发掘的内蒙古红山文化,迄今还顶礼膜拜的孔子、孟子,吸纳学习过的古希腊人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在崇拜之后,我们又对其进行批判和革新,他们创造的文化和思想,永远代替不了人类新文明、新思想的喷发。这就像我们这个蓝色的地球,永远不会停止地下“火焰”的喷发。人们对于本然的自我,寻求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欲求必然开始得到关注。这个时代再单纯讲改造和征服自然已经不恰当,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必须做出适时的调整。人类开始提出复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现实与精神的诉求。这就要求人类在“自然的人化”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调整,把人对自然单纯的改造征服关系,调整为情感性、诗性的审美关系,即强调人的自然化。

  人的自然化,要求人回到自然所赋予其的多样性中去,从人为生存而制造出来的无所不在的机器世界中得到解放,获得对生存的自由享受,在与自然的情感联系和交流中,创造性地实现人各不同的潜在的才智、能力、性格。

  人类的进步,就是在文明废墟和自然废墟上一次次起步的。就像这岩浆凝固的石塘林,谁能想象得到,在那寸土皆无的裸露岩石之上,竟然长着数丈高的落叶松,爬地的偃松、金里梅、银里梅等树木。在石林上又生出森林,并呈现出遮天蔽地之状,难怪当地的“土著人”称它为石塘林。

  热烈的残阳把这片大自然的废墟镀成红铜色,好像把永恒的辉煌焊接在石塘林之上,我知道这辉煌不过是瞬间的色彩,石塘林马上又要恢复它凶险、丑恶、阴冷的原状态。

  可是有那片森林扎根,有那些花开花落草木轮回,有那一条条流淌不息的清泉,在这片废墟上复活着,我们的敬畏就不仅仅是大自然律动时创造的废墟了,还有那在废墟上顽强存活的生命。(阮直)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Copyright 定西纪检监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共定西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定西市监察委员会
陇ICP备11000341号    甘公网安备 62110202000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