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水务局以“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狠抓农村饮水安全排查问题整改,推动农村供水向安全型、稳定型、高效型转变。
一是开展全面排查,建立农村供水问题台账。年初,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市水务局组织开展了全市农村供水工程管网覆盖及入户通水情况全面排查,排查发现,有20万人因水源充足、长期外出、居住分散等原因自来水未入户,有40万人因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原因自来水供水不稳定。市水务局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建立了问题整改台账,明确具体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将责任落实到岗、分解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整改到位。
二是加大整改力度,解决农村供水突出问题。排查结束后,市水务局及时下发通知,指导各县区开展问题整改工作,对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并跟踪督查督办。各县区水务部门对排查问题全部认领,紧盯自来水未入户和“有水龙头没有水”人口,结合本县区饮水安全脱贫攻坚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照整改台账,逐一研究分析,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按照轻重缓急、先易后难,多措并举,迅速开展问题整改落实工作。目前,整改工作推进顺利,20万人自来水未入户问题已整改到位16万人(其中通过管网延伸、新修提水泵站等方式入户2.4万人,通过集中供水点和水窖、井、泉等分散供水工程等方式保障饮水安全13.6万人),剩余4万人正在通过2018-2019年项目争取实现供水入户;40万人自来水供水不稳定问题已整改到位正常通水26万人,剩余14万人正在整改中,计划2019年整改到位。。
三是强化行业督导,建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各县区水务局的监督指导职责,在已出台《定西市农村饮用水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基础上,制定印发了《定西市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管理量化考核评价标准》和《定西市农村供水水厂规范化管理量化考核评价标准》,指导县区进一步规范农村供水工程及规模化水厂运行管理,健全完善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同时,加强对县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和水质保障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督查督办制、跟踪督导制、责任追究制和年度考核制,确保工程运行管护工作落到实处。(供稿 温金磊 编辑 张群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