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8日,“渭源县惠农资金监管网”正式上线运行,截止目前访问量已超过160多万次,接到群众咨询和投诉举报46件。这是渭源县纪委监委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探索建立的扶贫领域监督新手段。监管平台把老百姓最关心的200多万条惠农资金数据“晒”在网上,方便群众查询,还以群众明白,接受群众监督。
今年来,渭源县纪委监委广开思路,在探索建立扶贫领域监督新手段的同时,严把“三个关口”,严肃扶贫领域执纪问责,一手抓惩治问责,一手抓教育预防,通过严厉惩治和教育警示并举,形成了强大的警示震慑。
严把问题线索受理关
“近日,我从渭源县惠农资金监管网查询了我们家的各项惠农资金,每一项在上面清清楚楚的,同村人家的情况我也能查到,对有问题的还可以在网上按键举报,心里总算是敞亮了。”初次查询体验的村民这样说到。
为了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工作,渭源县畅通举报反映渠道,建立了信、访、网、电四位一体举报体系,在“渭源廉政网”设立网络举报信箱、“渭源廉政”微信公众号以及电视台公布举报电话,并通过巡察、“定点进驻”督查、交互检查、日常监督等多种方式发现问题线索。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群众的需求,建立惠农资金监管网,加大惠农政策网上公开力度,方便群众查询和监督,使群众信访举报渠道更加畅通,信访举报环境进一步优化,发现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今年1-7月,渭源县纪委监委共受理处置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94件。
“大叔,您刚才反映的问题,我们了解清楚了,在我们的《群众来访登记台账》中也作了详细记录,对您反映的问题我们调查了解清楚后,尽快向您答复。”该县信访室干部这样对来访群众说。
渭源县建立完善了《电话接访登记台账》、《群众来访登记台账》、《领导班子成员接访台账》等台账,对收到的每件信访举报件严把登记、录入关口,确保反映问题登记录入不漏一件、不漏一人。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建立专门台账进行管理,对办理情况跟踪督查,提高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的办理速度。
严把腐败问题查处关
2018年4月,定西市纪委监委在工作督查中发现,渭源县上湾镇水家窑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董某某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渭源县纪委监委知悉后,立即进行核实,快查快结,给予当事人党内警告处分。
“我们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严把处置关口,在处置上一律零暂存全批阅,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查处一律实行‘从严从快’、上提一级办理,对扶贫领域存在的责任履行不到位、‘微腐败’、不担当不作为和公职人员涉黑涉恶问题严厉打击、依纪处理,一律实行‘一案三查’,突出责任追究,对办理结果层层审批把关,确保办理质量。”渭源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说。
今年1-7月,294件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中,立案审查59件139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9人。对脱贫攻坚工作中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贯彻中央省市县委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弄虚作假以及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职能部门监管职责不落实等问题实施严肃问责,对党员领导干部做出组织处理462人次(乡科级154人,一般干部146人,村社干部等其他人员162人)。
严把问题通报曝光关
“刚在村微信群里看到了吗,县纪委监委又发通报了,咱莲峰镇古迹坪村2名村干部和2名驻村干部因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不正确履行职责的问题,分别受到党内警告处分。现在,县纪委监委查办扶贫领域问题的力度看来越来越大了。”渭源县纪委监委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多批次、点名道姓的通报,在干部群众中引起了热议。
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件,渭源县纪委监委建立了全员分级通报制度,坚持对查处的扶贫领域问题一月一通报一曝光。乡镇纪委对辖区内发生扶贫领域腐败案件查处一件通报一件,通过会议、文件、村级微信平台在乡镇全体党员干部,本村党员干部群众中通报;县区纪委通过会议、网站、文件对科级干部涉贫案件全员通报,村级典型案件重点通报。
截止目前,渭源县分5批次集中通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典型问题12起、23人,通过全县扶贫领域集中警示教育大会、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推进会、驻村帮扶工作推进会议等会议通报典型案例19起、66人(次),并将典型案例在电视台、纪检监察网、《渭源廉鉴》、微信公众号点名道姓曝光,形成强大震慑,持续释放扶贫领域问题查处“零容忍”“越往后执纪越严”的烈信号。(焦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