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网站首页|廉政新闻|信息公开|审查调查|监督曝光|巡视巡察|党纪法规|监督举报|专题集锦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  纪检监察干部守初心担使命  
市纪委监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读书班
党员干部心得体会系列刊载(九)
        日期:2019-09-30       分享+

       聚焦监督第一职责 深化我市自然资源系统

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一、我市自然资源系统扶贫政策贯彻落实情况

        按照关于开展全市国土资源扶贫领域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2018年,原市国土资源局研究制定了《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重点围绕“四个意识”、政策落实、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责任落实等方面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贯彻落实。

        1、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在村级公共设施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设施农用地管理、土地整治方面予以政策支持,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扶贫用地需要。

        2、用好城乡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一是规范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的使用管理。加强拆旧复垦监管,做好建新占用耕地和拆旧复垦耕地的质量等级评定,并对照建新占用耕地面积和等级,对拆旧复垦的耕地进行验收。二是切实保障农民土地合法权益。在组织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规划进行听证、论证,充分征求农民意见,让农民有效参与。

        3、搞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通过开展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对田、水、林、路、村的综合治理,提升基本农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使贫困人口增产增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统计,2016年以来全市自然资源系统有63人因失职渎职、滥用职权、贪污犯罪、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原因被立案审查。

        从查处的问题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征地拆迁工作中滥用职权问题突出。近年来,司法机关、纪检监察机关查办了通渭、临洮、渭源、陇西国土资源局个别干部职工滥用行政权力虚报征地面积套取征地补偿款的违法违纪案件,10名干部职工因违法违纪被追究刑事责任、给予了党纪、政务处分,5人被开除公职。二是矿产资源管理不规范。2016年底,媒体曝光全市非法采砂问题后,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有22名领导干部被问责,其中,12名领导干部因在矿产资源管理方面履职不到位被给予了党纪、政务处分。2019年5月15日,市局按照省自然资源厅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工作会议要求,对我市四县在矿业权出让及延续过程中,应由政府承担的评估费,实际由企业向第三方评估机构支付违规收费问题,严格追究责任,对相关县区4名局长、4名分管副局长进行了工作约谈;对4名矿管科长、矿管站长进行了诫勉谈话。三是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不严谨。2017-2018年市纪委和县区纪委移送市国土资源局办理通渭县和漳县违反颁证规定和程序的违纪案件4件,3名干部因违纪被给予了党纪、政务处分,3名干部被诫勉谈话。四是干部管理还存在一些漏洞,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工作纪律的问题时有发生。多名干部因违规收费、以罚代法、公款私存、违反工作纪律等问题,被给予了党纪、政务处分。

        从近年来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中,我们看出,在扶贫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扶贫、涉农资金和项目监管不严,导致贪污浪费、挤占挪用;领导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已出台的自然资源扶贫政策措施的实施指导督促不够,相关政策、工作实施效果不明显;主动作为不够,对自然资源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不重视、不解决或者推诿扯皮;帮扶村选派的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干部不得力,缺少指导、支持、关心和监督。

        三、原因分析

         第一、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一些党员干部“四个意识”不强,理想信念淡泊,责任担当缺失,没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落实政策、执行决定中不按法律法规办事,在政策执行上变样、走偏。

        第二、个别干部法纪观念淡薄、权力任性。一些干部法纪观念淡薄,对工作涉及的法律政策不学习、不研究,用权任性,以权谋私,一些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铤而走险,甚至以身试纪试法。

        第三、制度执行不严格。单位上都制订了好多制度,但在有些人眼里,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很好地执行,形成管理的空白和死角,出现了违规行为。

        第四、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一些领导干部老好人思想严重,对分管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不管不问,对管理的干部情况不清,对一些关键领域、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和关键人员全方位监督缺失。一些干部职工无视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自由散漫。

        第五、提醒约谈不够早。有些人的问题早就暴露出来了,但一些领导碍于情面、怕得罪人,不及早提醒,小问题发展成了大问题,甚至毁了一个人。

        四、聚焦监督第一职责,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一)深化政治监督,自觉践行“两个维护”

        深化政治监督,坚持党中央决策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切实加强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特别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甘肃工作“八个着力”重要批示、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甘肃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重要批示精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一贯到底。

        (二)实践运用“监督十法”,加强日常监督。

        灵活运用“听”、“看”、“要”、“问”、“盯”、“谈”、“函”、“督 ”、“查”、“网”等“监督十法”,推动监督第一职责落细落小,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有效化解机构改革后,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展,权力进一步叠加增加的风险。要一手抓日常监督,一手抓案件查办,要通过案件查办促进监督,要通过加强日常监督,着力解决监督缺失、监督不到位,干部用权任性等问题,促进依法行政,消化存量,遏制增量,争取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三)强化监督执纪,坚持严管厚爱

        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把第一种形态挺在前面,坚持严管就是厚爱,抓早抓小,加大提醒谈话、告诫约谈、诫勉约谈的力度和频次,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教育和监督,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使谈话、批评教育成为常态,做到宽严相济、精准得当,体现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关心爱护,做到强化监管有态度,执纪问责有力度,治病救人有温度。

        (四)狠抓专项治理,强化正风肃纪。

        要狠抓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着眼突出问题,做实做细精准监督工作。要紧盯矿产开发、用地审批、项目安排、选人用人及招投标等重点环节,严肃查处权力寻租和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严肃查处在自然资源全链条管理和行业管理中违反有关政策、侵吞补偿资金、侵占群众资源权益等违法违规行为。要紧盯土地例行督察、卫片执法检查、“大棚房”清查整改、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严肃查纠整改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对整改进度慢、工作推动不力的要严肃约谈提醒,对虚假整改、数字整改、纸上整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的要严肃问责。

        今年是全市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派驻市自然资源局纪检组将认真履行监督第一职责,抓早抓小,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强化问题导向,严查自然资源系统扶贫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确保党员干部以更加过硬的作风投入到脱贫攻坚之中,努力实现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市纪委派驻市自然资源局纪检组   张  新)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Copyright 定西纪检监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共定西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定西市监察委员会
陇ICP备11000341号-1    甘公网安备 62110202000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