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网站首页|廉政新闻|信息公开|审查调查|监督曝光|巡视巡察|党纪法规|监督举报|专题集锦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新闻  >>  廉政要闻  
定西日报丨紧盯关键做好扶贫领域监督
        日期:2020-05-21       分享+

 □ 张文卿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监督。针对目前扶贫领域资金量大面宽、涉及群众多、监管链条长等因素导致侵占挪用、优亲厚友问题易发多发现状,我们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紧盯“县权、乡情、村点”提升扶贫领域监督实效,确保脱贫攻坚政策、项目、资金精准落实到村到户,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一、紧盯“县权”运行,精准施策监督。我们坚持以政治监督为统揽,通过开列脱贫攻坚问题清单,明确职责任务,形成“党政领导分工抓、部门牵头协同抓、上下联动全面抓”的工作局面。坚持用制度管事、管权、管人,围绕权力集中、资金密集、廉政风险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岗位,梳理权力运行流程,强化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健全党委议事决策规则,规范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完善扶贫领域工程项目建设、扶贫资金监管等制度。探索推进“三重一大”决策运行向纪委报备制度,县纪委监委派出机构负责人全程列席、全程监督,深化职能部门权力依法公开运行,堵住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滋生的漏洞。探索运用“大数据+监督”方式实施精准监督,建成陇西县基层公权力运行大数据监督平台,将全县所有监察对象行权过程纳入平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挖掘和发现传统监督中难以发现的问题关联关系,提升公权力运行中纪检监察机关发现预防问题、精准打击的能力,确保“县权”安全、规范、阳光运行。


  二、破解“乡情”干扰,改进监督方法。乡镇纪委作为基层专责监督执纪机关,处于脱贫攻坚战场的最前沿,但因“地方小、人头熟、监督难”的“人情藩篱”无法实现精准监督全覆盖。我们围绕乡镇“熟人不好监督”的情况,县纪委监委针对扶贫领域重点人、重点事,按照“一案一授权”原则,由领导班子带队、指导乡镇纪委推行异地交叉办案机制,打破了地域界限,减少了“人情”干扰,破解了不敢、不愿、不想监督的问题。按照乡镇地域就近和业务关联原则,将全县划为5个办案协作区,由县纪委常委或监委委员担任片区召集人和组长,每个协作区含3—4个乡镇、1个纪检监察室、1个派出纪检监察组,片内纪检监察干部组成包片工作组,既分工又协作,日常监督执纪各自运行、独立完成任务,重点监督迅速配合、合力攻坚克难,有效解决熟人监督难、乡镇不办案问题。同时,紧盯扶贫领域政策落实、资金分配中优亲厚友问题,围绕“钱从哪里来、花到哪里去、效果怎么样、有没有问题”这条主线,以扶贫民生资金为“抓手”,通过前台“晒”数据,后台分析预警数据的方式建立扶贫民生监察平台,打破公安、民政、扶贫、工商等行业部门数据壁垒,与73类扶贫民生资金分配数据进行自动比对分析,甄别出异常数据和预警信息,及时发现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等问题,实现精准监督、精准执纪。


  三、根治“村点”顽疾,拓宽监督渠道。县乡扶贫领域发生的问题,大都离不开贫困村这个“原点”,贫困户在村里,产业在村里,各项扶贫政策落地在村里,上级监督远、同级监督软、群众监督难是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易发多发的“原点”。我们聚焦破解“村点”监督难题,坚持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提升监督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过去乡村公开公示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追溯期短,群众未必能看到,即使钱到账户了也不清楚是什么资金的问题,对全县所有扶贫政策落实、扶贫资金发放情况数据进行互联网公开,提供网站、微信公众号、触摸屏等多种查询手段,群众通过输入户主身份信息或扫描身份证,即可查询本人及他人资金到户情况,同时设置有“一键举报”等群众上手快、简便易用的手段,引导群众参与监督。充分发挥村监委会主任实际监督、跟踪监督作用,建立村监委会主任联合监督机制,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敢于履职、善于监督。探索成立了一支由县纪委牵头、乡镇纪委指导工作,常年在村老党员、老教师、退伍军人等关心党风廉政建设人士和德高望重、家庭和美、公平公道的乡贤人士组成的816名党风廉政义务监督员队伍。充分发挥义务监督员知村情、熟村务的优势,通过风闻言事、监督直通县纪委书记的方式,有效破解了“村点”监督难、难监督的问题。  (作者系陇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Copyright 定西纪检监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共定西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定西市监察委员会
陇ICP备11000341号-1    甘公网安备 62110202000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