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疑自家易地搬迁补助的13万元被村上干部克扣了1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某向渭源县新寨镇纪委工作人员反映。
收到农户反映的问题后,新寨镇纪委立即通知镇扶贫办工作人员进行核实,从“定西扶贫惠农资金监管平台”进行查看后真相大白。
原来,该农户易地搬迁补助款13万元属实,但政策上不是一次性发放到位,目前已发放补助12万元,故此,王某误以为村上截留了补助1万元,这才有了在镇纪委办公室反映问题的一幕。
在回访时,王某在村“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暨集体三资管理公示栏”也看到了和自己家情况一样的其他农户补助信息后,当场表达了歉意,消除了误会。
近年来, 渭源县纪委监委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一重大政治任务,从细微之处着眼入手,充分发挥“定西扶贫惠农资金监管平台”和村集体“三资”管理公开栏作用,通过“线上”管理、“线下”公开,变“上访”为“下访”,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增强了群众的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推动了扶贫领域监督执纪走实走深。
“ 将互联网与纪检监察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公开、共享、高效等特点,推行‘互联网+村务公开’的村级民主监督模式,把村内的大小事务时时、处处都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使村内事务更加阳光、透明。”渭源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盯住村社干部这个关键,加强对村社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坚持抓早抓小,提醒教育的方式,及时纠正村部干部行为问题,规范村社干部履职行为,防止违纪违法和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发生。(供稿 何永红 编辑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