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环抱的渭源县麻家集镇土牌湾村一隅
渭源县麻家集镇土牌湾村主题文化墙
麻家集镇土牌湾村老党员、贫困户李凤英跟镇纪委工作人员感慨自家房屋的变迁
走进定西市渭源县南部的麻家集镇土牌湾村,家家门前整洁畅通的水泥硬化路,户户红瓦白墙的二层小洋楼,门前溪流潺潺、鲜花环抱,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
这个有一千多人口的小村子是渭源县2019年底仅剩的5个未脱贫村之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村民们对昔日生活无奈的自嘲。
“定点进驻”补齐短板弱项
2020年脱贫攻坚要啃下“硬骨头”,这一年,帮扶干部和村民们都鼓着一把劲,“不脱贫不罢休”,一定要实现土牌湾村的“美丽蜕变”。
今年5月,渭源县纪委监委开始对全县5个未脱贫村开展“定点进驻”监督检查,旨在为全县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作风保障,全面补齐短板弱项。
县纪委监委督查组一行20人深入麻家集镇土牌湾村,走访入户、谈心谈话,查阅资料、现场核实,对全村9个社农户,特别是三类人群的基本信息、“两不愁三保障”、到村到户产业政策项目落实等情况开展“定点进驻”监督检查,发现并反馈了收入不稳、政策不清、环境卫生较差等5个方面的问题10个。
找到了短板,就要想方设法补齐。督查组和帮扶干部一起出谋划策,定措施、想办法,把工作重心放在安全住房、饮水等“两不愁三保障”脱贫退出指标上,树立底线思维、精品意识,并由镇纪委主导,开始蹲点式的跟踪督办。
“当年结婚时还是土坯房,下雨天要用水盆接房顶滴漏的雨水,现在这一院敞亮的房子,当时可想都不敢想啊……”土牌湾村杨家河社老党员、贫困户李凤英老人感慨道,“镇纪委的同志先后几次来我家,嘘寒问暖,不仅帮我解决了自来水入户不正常的问题,还帮我打扫庭院,党和政府对我们老百姓太好了!”
消除“视觉贫困” 建设美丽新农村
补短板的同时,土牌湾村因地制宜,借助2020年实施16.03公里巷道硬化项目,推动204户群众拆建并举,拆除废旧房屋、断壁残垣,建成了敞亮新居、主题围墙,荒滩荒地、草房草垛改造成了宽阔广场、田园景观,对村民生产生活必须的圈舍、草房、围墙等在粉刷整修的基础上进行美化提升。
期间,村监委会主任和村级廉政义务监督员发挥模范作用,带头干、带动拆,坚持边督边改。目前全村已完成换瓦粉墙186户,拆除旧房、断壁残垣120余座,清理粪土柴草180多处,完成卫厕改造185户,打造小景观2处。全村低保、五保及“三类人群”也不落后,开展了户内卫生大整治6轮次,全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但要实现乡村振兴,长久保持村容村民美丽整洁,就要充分带动群众积极性。镇纪委指导土牌湾村通过召开村民会议、制定村规民约、入户宣传政策、开展环境卫生“男女比”“户户比”“社社比”等活动对群众进行引导,提升农户家庭荣誉感,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前不久,建档立卡贫困户乔富珍家被评为“美丽庭院”,“以前村里都是泥土路,脚底下就没干净过,家家户户把牛粪晒到路边,臭烘烘的。现在硬化路到了家门口,村里干净整齐,空气也好,感觉比城里都美……”如今,村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提升了。
“阳光政务”提升群众“满意度”
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而便民服务和群众监督权利的保障大大增进了村民的“满意度”。
“现在村里事务更加公开透明了,有疑问直接找村监督员反映就能得到满意答复。”六旬李老汉说的“村监督员”就是村监委会和村级廉政义务监督员两支村级监督力量。
近年来,随着基层监督触角的不断延伸,以往村级监督“发不出声”的尴尬局面逐步消散。县纪委监委整合镇村两级监督力量,开展“异村交叉”监督检查、抽查,积极推行“阳光政务”,村务公示栏、流动举报箱、惠农资金监管平台和村级监督、群众监督的有效发挥让群众对政策做到“心中有数”。
镇纪委还和土牌湾村两委、驻村帮扶队一道,通过“民事代办”、“上门服务”打造了“半小时便民服务圈”,村民解疑问、办事情不再“东奔西走”。
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如今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土坯房变成了砖瓦白墙,土牌湾村的环境不“土”了,村民们的乡土情结却更深了,脸上的笑容也更“甜”了。 (供稿 惠施贤 马富贵 编辑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