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纪委监委认真履行监督第一职责,不断创新实践,制定印发《关于深化运用“七上监督法”切实加强村级监督工作的方案》,积极探索运用“七上监督法”,持续紧盯“县里的权、乡里的情、村里的点”,聚焦村级这个重点,用好县纪委监委职能室、乡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三支监督力量,发挥近距离、常态化、全天候优势,靠前监督,精准发力,进一步织密织牢监督网络,推动监督前移,努力为全县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一是敢于会上发声。把监督始终贯穿到村级各类会议当中,全程参与村级党务、村务、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各类会议,就具体议事决策提出监督建议,对村班子集体决策过程中不合规的敢于发声,提出质询,并将党务、村务监督结果写入会议记录。
二是深入户上调查。对享受各类政策补助的到户情况深入到农户家中进行了解查看,做到“一户一核对”,对要求享受政策补助的对象做到“一户一复查”,重点核查临时救助、一次性补助款有没有补助到位,倾听其他村民对享受政策补助对象情况的反映,收集村民对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监委会和村干部的意见建议,让群众感受到“监督就在身边”,推动实现监督全覆盖到“最后一公里”。
三是勇于场上亮剑。对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发展、续建新建项目等督查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现场指出,梳理研判,提出精准建议,现场解决,长期性问题建立台账,跟踪督促整改;将监督“触角”延伸到施工第一线,坚持重点项目推进到那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那里。
四是严格账上把关。加大对村级“三资”、工程项目账、发票报销流程等的监督检查力度,对重点村财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逐笔、逐项审查各项财务收支,对虚假公开和村级财务管理落实不到位的进行严肃问责,做到失责必问、问责从严,确保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五是细化网上筛查。充分利用甘肃省扶贫(民生)领域监督平台、定西扶贫惠农资金监管网后台比对功能,将大数据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深度融合。通过公示公开资金发放数据、比对分析疑点数据,精准发现问题,增强到户到人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发放监督实效,让“大数据”监管网真正成为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实施精准监督、靶向治理的“科技利器”。
六是运用码上监督。充分运用好岷县小微权力智慧监督平台,加大宣传推行力度,持续加强对部门监督、乡镇监督、村级监督,做实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涉及决策、管理、便民、村务等4大类56项具体权力事项的有效监督,重点从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转变,拓展监督渠道从线下到线上,监督方式从被动到互动,监督合力从体制内延伸到全民监督,规范基层权力运行。同时,运用好“便民直通车”“一键咨询”“满意度评价”“监督举报”“留言箱”“小喇叭”“有话(有事)对他/她说”等七大基本功,及时收集群众村级便民服务评价,对群众反映不满意的信息交相关乡镇、部门限期处置,主动回应群众诉求,推动智慧监督从管住群众身边事到管住基层小微权力的递进式升级演变,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面提升监督质效。
七是实现墙上晒廉。遵循“实用、方便、明确、简捷”和“方便群众查看,接受群众监督”的原则,坚持把村级事务、村级财务收支、村集体资产情况上墙公开,督促严格开展党务村务公开公示,充分打开对话之门,让群众及时了解监督,确保群众最关注的利益问题透明化。同时,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社会发展全过程,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教育导向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供稿 董续强 编辑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