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定区纪委监委为进一步巩固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成效,全面开展“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切实管好农村集体“钱袋子”。
“我们镇通过自查自纠、互检互查,共梳理问题4个,其中3个问题已整改到位,1个正在整改中。”葛家岔镇纪委书记安黎明介绍,以前镇上对村集体“三资”掌握不够精准,村民有怨言。经过这次“回头看”,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极大增强了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有效保障了农民财产权益。
据了解,在这次“回头看”工作中,安定区纪委监委充分发挥乡镇纪委“末梢监督”作用,督促村“两委”全面开展自查自纠。重点查看“三资”管理处置中存在的公示公开不透明、底数不清、权属不明、管理缺失、机制不全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区各乡镇(街道)紧盯“三资”开展督查23次,自查问题102个,已整改99个。
在此基础上,区纪委以“提级监督”试点村为重点,成立4个专项治理督导组,对全区22个乡镇(街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
“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走访入户,我们对各村整治情况进行指导和督促,并及时受理汇总问题线索,严肃查处在集体‘三资’管理、土地征收和强农惠农等领域私吞霸占、虚报冒领、贪污挪用等违纪违法问题,形成有力震慑。”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陈玉慈介绍道。
此外,为确保“回头看”取得实效,安定区纪委监委还组织各乡镇(街道)进行随机互检和重点抽检,并加大跟踪问责力度,层层传导压力,严肃追究乡镇(街道)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工)委监督责任。截至目前,发现各类问题9个,已督促整改9个。(供稿 王志娟 编辑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