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谈话对我触动很大,不仅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更感到了责任重大,今后我一定认真履职尽责,提高效率,推动工作落到实处,在服务好群众的同时维护好服务窗口的形象。”近日,岷县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在乡镇便民服务大厅进行“体验式”监督时,对一名服务窗口的干部开展谈话提醒,该名干部红着脸进行表态。
像这样现场采取谈心谈话、批评教育等处置方式,对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提醒和纠正,已成为开展日常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这也是岷县纪委监委念好日常监督“紧箍咒”、深化运用第一种形态“治未病”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岷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首责,通过综合运用谈心谈话、监督检查、受理信访举报、督促巡视巡察整改、下发纪律(监察)建议书等形式,精准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通过常态化、近距离、可视化、面对面的日常监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错误,切实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
“同一个问题,不到半月又有群众反映,在这段时间里,镇纪委对该问题进行处理了吗?进展情况你们向群众反馈了吗?”针对群众反映养老保险有关问题,县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负责人向岷阳镇纪委书记进行督促提醒。
关口前移常提醒,预防先行“治未病”已成常态。县纪委监委将履行监督职能职责、关心关爱干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查阅廉政档案、问题线索处置台账、相关会议记录、述责述廉报告等资料,结合日常监督检查、信访举报、审查调查、信访举报、巡视巡察工作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根据谈话对象具体情况“量体裁衣”,分别采取“蹲点式”谈心谈话、“政治关爱式”谈话、零距离面对面谈话等,使谈话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同时,为避免谈话“一谈了之”,县纪委监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及时梳理谈话内容,加强跟踪问效,对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严整改、严落实,切实做好谈话“后半篇文章”。对问题整改不到位,搞形式、走过场的,坚决予以追责问责、通报曝光,确保相关问题整改到位。
据悉,截止目前共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368人次,其中运用第一形态处理253人次,占比68.8%,真正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将严管厚爱落实在日常。
“坚持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对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咬耳扯袖,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经常性‘把脉问诊’的力度,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不断促进干部健康成长,为全县实施追赶发展战略提供坚强的纪律作风保障。”(供稿 马丽君 编辑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