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渭源县纪委监委向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下发《关于规范运用“定点进驻+”强化精准监督提升治理效能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持续深化“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暨规范化建设年活动,重点以“定点进驻+”模式强化监督检查,深化专项治理,深入推进“转变作风、追赶进位”工程,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主动监督、靠前监督、精准监督,不断增强监督治理效能。
《意见》指出,由县纪委监委、各协作区、各乡镇纪委组织实施“定点进驻+”监督检查,包括班子建设、乡村建设、产业培育、人居环境整治、“三资”管理、惠民资金、疫情防控、问题整改等方面。县级层面,对全县范围内具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组织全县纪检监察干部采用“室组地”协作联动监督方式,统一开展“定点进驻”监督检查并推动整改落实。乡镇层面,由各乡镇纪委监督执纪监察协作区采取区与区之间交叉检查、协作区内乡镇之间交叉检查、整合力量逐村推进等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对于本乡镇辖区内部分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各乡镇纪委要在乡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工作需要自行组织开展“定点进驻+”监督检查并推动整改落实。
在监督内容上,《意见》明确了三项监督重点,一是聚焦“两个维护”强监督,紧盯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强化监督,严肃查处阳奉阴违、搞“伪忠诚”等问题。紧盯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情况强化监督,严肃查处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真理信金钱等问题。紧盯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强化监督,严肃查处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应景造势、敷衍塞责等问题。紧盯党内制度执行情况强化监督,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问题。二是聚焦“追赶发展”强监督,围绕县委工作大局找准监督着力点,严格落实“14个紧盯”要求,主动融入追赶发展、加快发展大局强化监督检查,以高质量监督保障高质量发展。紧盯“三新一高”“双碳”目标、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等“国之大者”强化监督,严肃查处搞“包装式”“洒水式”“一刀切式”落实、“穿新鞋走老路”等问题;紧盯各项重点工作“创亮点走在全市前列”、重点指标“超过全市平均增长水平”目标定位和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锚定一个目标、着力四个重点、建设‘一城三区四基地’、打造‘五新’渭源”目标任务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工作没标准、低标准,工作原地踏步,考核排名月月靠后、季季被约谈等问题;紧盯项目建设“3246”调度机制、“十严禁十严查”工作要求和重点工作“3111”调度机制,严肃查处落实重点工作不到位、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以及违规决策、以权谋私、偷工减料、行贿受贿等问题。三是聚焦“作风建设”强监督,聚焦责任落实、制度执行、纪律规矩、作风转变,紧盯人这个关键,围绕“主体责任、主抓责任、直接责任、监督责任”落实,突出“以事督人”,严肃查处不落实的事、不落实的班子和不落实的人。紧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强化监督,严肃查处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节日中的腐败”等问题。紧盯“四个习惯于”“五大坚冰”“十大作风顽疾”强化监督,严肃查处“躺平作风”“蜗牛作风”“油子作风”“台账作风”“浮躁作风”“霸王作风”“贪婪作风”“形式作风”“推诿作风”“平庸作风”等问题;紧盯营商环境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查处简政放权不充分、履职尽责不到位、服务质量跟不上、“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紧盯常态化疫情防控强化监督,严肃查处推诿扯皮、贻误战机,麻痹松懈、玩忽职守,弄虚作假、瞒报漏报迟报等问题。
《意见》要求,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充分运用“定点进驻+”的模式,将“定点进驻”与专项监督、专项整治、协作联动等各类监督方式相结合,进一步探索实践,丰富“定点进驻”监督内容和方式方法,切实提高监督质效。(供稿 张鹏 编辑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