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有所获、劳有所得,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难题,定西市上下同心,通过建机制、畅渠道、强举措,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真招实招,下大气力解决了一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定西市把推动化解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作为集中整治的重要内容,牢牢牵住责任落实这个“牛鼻子”,从建立完善责任联动、领导包抓、信息共享、动态调度、评估通报等工作机制入手,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联动发力的良好态势,为集中火力、全面攻坚化解问题打牢了坚实基础。
为实打实推动解决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专题听取汇报、作出批示,市政府分管领导专门跟进,市纪委监委发挥牵头作用,联合市人社局对各县区工作推进情况实行周调度、月统计,每周发布工作动态,适时下发工作提示函,强化压力传导,促进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自我加压,强力推动任务落实。
从根本上纠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人社部门职责所系、责任重大。在对全市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市纪委监委立足实际,督促并会同市人社部门制定工作计划,成立工作专班,提出“全面起底、双向交办、回访问效、奖惩问责、动态清零、健全机制”根治欠薪“六步举措”。市、县区人社、信访、住建等多部门联合,以在建工程项目为重点,采取“大数据+铁脚板”的工作方法,开展问题隐患自查,建立完善根治欠薪“三访三超前”工作机制,主动前移关口,推动源头治理,力争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市成立7个县区包抓组,由市纪委监委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和市直相关包保单位领导任组长,对排查出的隐患、欠薪案件定期进行“回头看”,并建立市直单位包保县区和市人社局重点工作分县包抓的“双包抓”督导机制,督促县区建立问题整改台账,边查边改、集中整改。
各县区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采取向党委、政府主动汇报,向职能部门面对面交办任务等方式,督促健全完善人社部门牵头、纪检监察机关全程跟进、主管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推动专项整治责任层层贯通、一贯到底,形成齐抓共管、同频共振、系统治理的工作合力。
“今年3月到6月,我们班组40多人一直没拿到工钱。纪委知道情况后,帮助我们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到7月份,工程上欠我们的60多万全部发下来了,此后这几个月再没有过拖欠工资。”安定区引水上山田间配套工程的劳务人员剡宏茂表示,等冬休过了,明年他们班组还来这里上班,“有活干,工资也能按时发放,大家心里踏实。”
这只是安定区集中纠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该区以发现的具体欠薪问题为切入点,由区纪委监委、区人社局会同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进行现场核实统计、会商研判,并向住建、交通运输、水务、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有关部门下发工作提示,综合采取协调协商、限期整改、行政处罚、行刑贯通等方式,以部门监管合力排查处置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强力推动施工单位足额、快速支付农民工工资。
陇西县及时召开集中整治工作调度会,由县人社部门牵头对各行业部门开展“地毯式”排摸,在县级层面建立项目化推进台账,提出“一案一策”解决方案。县纪委监委实行班子成员包抓,带领派驻县住建局纪检监察组,采取跟踪调度、走访协商等方式,督促推动相关欠薪企业逐个化解落实。
渭源县坚持开门纳谏,通过县内主流媒体公开发布公告和接访安排,相关职能部门轮流派人集中接访、现场办公,确保维权举报渠道畅通。县纪委监委依托信访举报、“12345”热线、智慧监督平台等主动拓展问题来源渠道,深化运用“室组地”联动、“定点进驻”、协作区“交叉”等监督方式,督促人社、劳动就业等职能部门举一反三、全面排查,推动同类问题有效预防和化解。
漳县纪委监委从开展问题排查、全力进行案件核查、建立并实行联合惩戒和防范机制入手,打出一套整治欠薪问题“组合拳”。对问题多发、上访频繁的欠薪领域跟踪挖掘,对整治欠薪工资中责任不落实、工作敷衍塞责、推进缓慢,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或个人,严肃问责追责。同时,督促人社部门对已办结的欠薪案件、潜在的问题隐患全面进行“回头看”,严防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切实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
每个农民工背后都有一个家庭的期待,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就是在守护无数个家庭。据统计,集中整治以来,定西市坚持“冬病夏治”,已成功为6669名农民工追讨工资1.08亿元,排摸化解欠薪隐患案件229件,实现了重点案件动态清零,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让农民工不再烦“薪”忧“酬”。(乔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