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沟村、簸箕台村、漫洼村……走进临洮县漫洼乡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以村命名的10座日光温室拱棚整齐排列,大棚内马铃薯苗绿油油一片。
这几天,漫洼乡老地沟村支部书记史天维心情格外好。今年村上土地入股分红2万元。不仅零散的地块整合了,还有钱收,他对抱团发展更有信心了。
“我们以管好用好农村集体‘三资’为切口,锚定村集体经济‘巩五进十超百’目标,确定由乡农发公司牵头,老地沟村以土地入股,流转土地100亩,整合其余10个村集体积累闲置资金289万元,建成双层日光温室10座,高标准打造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70亩。”漫洼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陈向兵说,基地既盘活了村集体结余的“死钱”,又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
为实现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市纪委监委严格贯彻中央和省上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安排部署,聚焦农村集体“三资”领域易发多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持续强化监督检查,多轮次、高频次、严密度开展问题排查,高标准、严要求、硬措施抓实问题整改,保障村集体和群众切身利益。
渭源县纪委常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杨枫介绍,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渭源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统筹县乡监督力量,采取“室组地”联动、定点进驻、协作区交叉监督等方式,深入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通过强有力的案件查办和问题整治,夯实了村集体的“家底子”,有效守护了群众的“钱袋子”。
守好家底、盘活资源、促进发展,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中,市纪委监委督促县乡纪委通过联动模式,加强“三资”的监督检查,督促农业部门、各乡镇党委履行监管责任,各村党支部履行主体责任,盘活用好资产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从源头上防范和杜绝“三资”贪污、侵占、挪用等问题。
目前,全市清理核实集体资金5.53亿元、资产110.49亿元、资源2586.85万亩,收回流失的村集体资金28个村177.05万元,清查结果全部录入甘肃省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全市188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制定公示了集体经济章程、财务管理制度,“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全面提升。
“开展‘三资’清查,是为了底数清、情况明,让管理更加规范,使其更好发挥效益。”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朱恒昌说。
记者了解到,通过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示范引领,漫洼乡每年可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3万余吨,进一步提升全乡马铃薯产业脱毒种薯使用率和亩产值,基地每年吸纳40余人务工,参与种薯扩繁,并通过以工促学开展技术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40人以上,联农带农机制稳固建立,走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子。(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张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