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定西市安定区团结镇一村支书因在发放惠农项目资金中优亲厚友,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这是该镇新任纪委书记陈静静查办的第一起案件。
“还是有点紧张,需要跟谁谈话、取哪些证、怎么制作文书,这些内容前期都学习过,但没有真正实操过。”谈到初次处置问题线索时的情景,陈静静记忆犹新。
最终,依托片区协作机制,陈静静顺利完成了核查。
如何破解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岗位调整快、专业能力不足、熟人监督难等难题,该区纪委监委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持续优化建立“1+1+1+N”片区协作工作机制,按照地域相近、便于协作、统筹调配、合力攻坚原则,将全区22个乡镇(街道)划分成7个协作区,每个协作区由1名区纪委监委班子成员联系、1个纪检监察室负责指导、1个纪检监察组协作、3-4个乡镇纪委配合,共同开展联动监督、联合办案。
“‘师傅’领着干,既能保证案件规范办理,也为基层开展监督工作增添了信心和底气。”陈静静说。
在定西,全市122个乡镇(街道)已划分成立38个监督协作区。每个片区由县级纪委监委班子成员担任“指挥长”,统筹调配纪检监察室、派驻机构、乡镇纪委力量,通过交叉检查、联合办案、定期轮值等方式,初步形成问题线索统一管理、审查调查统一调度、案件质量统一把关的协同作战体系,为深入开展监督检查、全力查办案件开拓了新的路径。
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片区协作机制的落实有效发挥了“室”审查调查业务精、“组”行业领域政策熟、“地”基层基础情况清的优势,助推基层监督由“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的快速转变,促进纪检监察工作质效显著提升。
据了解,建立片区协作机制后,每个协作区的日常力量达到6至8人,是原来的2倍以上,极大缓解了监督力量不足等问题,监督执纪效能同比明显提升。
该市以开展重要监督、查办重大案件为着眼点,打破“室组地”界限,通过开展联合监督、交叉监督、跨区域监督,在市县乡三级形成了“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压力传导机制,实现力量统一调配、人员混合编组、案件办理共担,基层全面从严治党“神经末梢”得到有效激活,案件查办质效不断提升。
2024年,全市县乡两级处置问题线索数和立案数同比分别增长26.4%和11%。
“我们将持续深化‘市级统筹、县级主战、片区协同’的三级联动机制,推动监督资源向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倾斜。”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制定片区协作考核评价体系,完善人才培养、信息共享、智慧监督等配套机制,持续释放基层监督治理效能。(供稿 乔天倩 编辑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