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网站首页|廉政新闻|信息公开|审查调查|监督曝光|巡视巡察|党纪法规|监督举报|专题集锦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新闻  >>  廉政要闻  
深度关注丨清风护企
        日期:2025-07-09       分享+

严查涉企乱收费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清风护企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灵娜

  福建省石狮市纪委监委聚焦涉企政策落实等情况,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企业听取意见建议,收集摸排问题线索。图为近日,该市纪检监察干部在某企业走访了解有关情况。林志成 摄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纪委监委聚焦落实税费政策、优化办税效率及服务质量开展监督,推动“减税降费”“一窗通办”等举措落地见效。图为日前,该区纪检监察干部在区政务服务中心税务综合窗口了解相关情况。何冬霞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月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要强化执法监督,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紧盯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现象,从严查处违规索要赞助费等乱象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以精准监督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紧盯违规索要“赞助费”等行为强化监督执纪,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6月19日,湖南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副主任邓立佳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通报披露了其违规向私营企业主索要赞助费的行为。

  索要赞助费并非新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1990年9月印发的《关于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的决定》规定,任何地方、部门和单位都不得以赞助、捐赠等为名变相向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和个人摊派。《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超标准、超范围向群众筹资筹劳、摊派费用,加重群众负担,属于违反群众纪律的行为。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现实中,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以赞助费为名,向企业及其管理服务对象索要钱物,侵害群众利益。

  近年来,广东省纪检监察机关聚焦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及拖欠企业账款多、限制竞争条款多“三乱两多”突出问题开展整治。去年,清远市清新区纪委监委在监督检查中发现,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太平镇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何某某以村委会帮助企业协调民事纠纷增加支出为由,要求辖区内多家企业为村委会赞助工作经费,其中收取的大部分款项被用于违规发放村干部津补贴。

  何某某以拉赞助为名违规向企业摊派费用行为,增加企业负担、损害群众利益。清新区纪委给予何某某党内警告处分,相关款项已被追缴并全数退还企业。

  交纳赞助费,表面上是企业“自愿”来“交”,实际上是别有用心之人打着“为公”的幌子去“要”,具有一定强制性。清新区纪委监委办案人员说,何某某以拉赞助为名违规摊派费用行为的背后,折射出基层治理“末梢神经”的痛点堵点。

  一是纪律意识淡薄与监管缺位并存。从主观层面看,何某某宗旨意识严重滑坡,背离“为民服务”初心,将公权力当作谋私工具;从客观层面看,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不够健全,资金使用审批流程虚化,导致“一把手”主导、集体违规的现象滋生。二是认知错误与侥幸心理作祟。何某某错误地将“集体商议决策”异化为违规行为的“免责盾牌”,妄图通过程序“合规”掩盖实质违规;同时将企业视为可随意索取的“资源池”,漠视企业合法权益。这种扭曲的权力观,导致其无视村级事务经费管理规范,触碰党纪红线。

  此前,江苏省溧阳市纪检监察机关也查处了一起以赞助费为名索要好处的案例。

  时任溧阳市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的赵某,得知某科技公司在经营初期遇到资金困难后,利用职权多次变通政策,帮助该公司“起死回生”。在赵某推动下,该公司成为市里精准扶持的企业,并成功拿到投资。

  赵某认为公司发展壮大,离不开自己的助力,想着作为该公司创业初期的“功臣”,也应分一杯羹。赵某向该公司董事长陈某某提议,想要一笔赞助费,用于乡镇的公益事业、公共设施。但赵某收到这笔赞助费后,并未将这笔钱用于乡镇事业的发展,而是为其女儿购置了房产。

  在主要领导岗位上工作7年多,赵某利用其分管或负责工程招投标、拆迁、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等职务便利,帮助多家企业。赵某也“心安理得”地向企业老板开口,以各种名义收受好处。

  在溧阳市纪委监委办案人员看来,赵某所谓的赞助费,无非是其掩盖贪欲和私心的遮羞布。

  2023年5月,赵某被给予开除党籍和开除公职处分。同年7月,赵某因犯受贿罪获刑。

  以“零容忍”态度坚决纠治涉企乱收费问题,让广大经营主体轻装前行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中介服务机构等主体在向企业提供服务过程中的收费,是企业普遍关心、涉及企业切身利益的问题。近年来,相关部门针对涉企违规收费问题开展过多次整治,取得了积极成效,涉企收费行为更加规范。但涉企收费涉及主体多、领域广,部分收费主体“钻空子”“打擦边球”,使得违规收费问题仍时有发生,呈现复杂性、反复性、隐蔽性的特点。

  有的“有样学样”,持续向企业收费。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委巡察时发现,2019年2月,时任区城管执法大队文峰中队队长季某某代表中队以管理费、服务费名义违规向辖区内批发市场、超市、企业等收取2018年度费用,用于中队经费开支。2019年9月,文峰中队负责人徐某某在前任队长季某某调离后主持工作,继续以管理费、服务费名义向辖区内批发市场、菜场、企业等收取2019年度费用,依旧用于经费开支。2023年,季某某、徐某某均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广陵区纪委监委督促相关单位强化执法人员纪律教育,健全监管机制,防止类似问题发生。

  有的“欲盖弥彰”,掩盖乱收费行为。湖南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衡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违规收取费用问题。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衡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违反有关规定,通过由该局相关股室向经营主体提出收费要求、对方签订自愿承担或赞助相关费用的协议等方式,违规变相收取费用,而协议均由相关股室事先备好。最终,该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刚和党委委员、副局长李瑞华分别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违规收取的费用退还至相关经营主体。

  有的“搭车收费”,摊派转移多余花销。河南省新郑市纪委监委收到反映某村以文艺演出为由违规向辖区周边企业、商户摊派赞助费等问题线索后,迅速组织核查。经查,2023年、2024年该村以文艺演出为由违规摊派赞助费,将本应由村委会承担的费用转嫁给周边企业、商户,其中一人截留部分资金并据为己有。涉事3名村干部还因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受到相应处分。

  新郑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路展表示,从近年来查处的涉企乱收费违纪违法案件看,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擅自设立项目收费,在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情况下,以管理费、成本费、赞助费等为名目,自行决定收费;二是超标准收费,在已有明确收费标准的情况下,仍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名义,擅自提高收费标准;三是扩大范围收费,以代办费、工本费等名义,将免费的公共服务变为有偿的收费项目,对不应收费的对象或事项收费。

  路展认为,涉企乱收费既加重企业负担,又影响企业发展信心,损害营商环境。“纪检监察机关在执纪执法过程中,必须以‘零容忍’态度坚决纠治,让广大经营主体能够轻装前行、安心经营,更好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

  靶向发力纠治整改,促进保持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聚焦吃拿卡要、冷硬横推、违规收费、趋利性执法等严重影响市场秩序问题,督促纠治整改,促进保持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乱摊派、收取赞助费等行为,既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经营风险,还助长违规吃喝等不正之风,滋生腐败问题,严重破坏当地的营商环境和政治生态。”结合案件查办工作实践,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纪委监委派驻第五纪检监察组组长刘佳认为,查处此类案件应紧盯三个关键环节开展靶向整治:

  一是多渠道收集线索,相关单位往往以不入账的方式核算涉企摊派费用,并通过第三方保管“赞助资金”,隐匿性较强,可通过走访关联企业、梳理信访举报、借力营商环境监督员等方式,拓宽问题线索来源渠道。二是数据赋能精准取证,将企业缴费数据与政府部门预算外收入、二级单位账户流水等数据交叉比对,精准定位通过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等第三方变相收费的客观证据。三是开展系统治理,剖析案发单位内控机制失灵的问题根源,推动相关单位梳理“职能职责、廉洁风险、问题整改”三张清单,协同巡察、财政、审计等监督力量开展重点整治。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梁翀认为,严查赞助费等涉企乱收费问题,需坚持“查纠治建”一体推进,既要紧盯不放、深挖彻查,又要以系统思维做好整改治理的“后半篇文章”,从源头上铲除问题滋生土壤。

  富阳区纪委监委推行“码上监督”,在企业内张贴涉企服务监测直报二维码,企业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线上向纪检监察机关直报有关部门存在的扰企经营、执法不公、变相拉赞助等违纪违法行为,降低企业维权顾虑和成本。同时,还建立“涉企收费资金监测模型”,打通执法部门、财政等单位间的数据壁垒,对赞助费、捐赠款等敏感资金的异常情况自动预警,追踪资金流向,倒查“账外账”“小金库”等问题。

  治理涉企乱收费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新郑市纪委监委以纠治涉企乱收费为切口,深入开展涉企领域突出问题整治,通过12345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大厅“纪委监督窗口”、信访举报受理等多种渠道,全面梳理、收集涉企乱收费等方面问题及线索,深挖服务企业冷硬横推、吃拿卡要、执法不规范、向企业摊派费用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为做好“后半篇文章”,扬州市广陵区纪委监委在全区开展“规范执法·清风护企”监督行动,重点围绕行政审批不到位、执法检查不规范、服务企业不作为、滥用职权谋私利等方面开展监督检查。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今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纪委监委开展“双进双促”优化营商环境行动,集中整治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严查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北流市纪检监察机关将整治赞助费乱象纳入营商环境监督重点,深入企业一线走访,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纪企联系卡,深挖摊派、变相索贿等问题。

  “目前,全市纪检监察干部共走访500余家企业,收集企业反映问题或诉求85个,推动解决问题25个。”北流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我们还建立办事群众评议反馈机制,将涉企检查、执法等方面情况纳入评议指标,由企业和群众填写调查问卷,对机关单位和党员干部作风进行评议。”该市纪委监委还对被评为“不满意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开展谈话提醒,帮助相关单位找准根源症结、靶向整改问题。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Copyright 定西纪检监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共定西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定西市监察委员会
陇ICP备11000341号-1    甘公网安备 62110202000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