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破解“熟人社会”干扰、监督力量分散、同级监督乏力等问题,临洮县纪委监委以“小分队”模式破题,将全县18个乡镇纪委书记跨乡镇混编,组建6支监督小分队,同步推行“县级提级统筹、县乡人员混编、乡镇交叉互查”监督机制,有效提升基层监督质效。
县级提级统筹,让监督攥指成拳。县纪委监委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统筹制定小分队监督计划,每月开展点题监督,明确乡村振兴项目、惠民资金发放、村集体“三资”管理等12大类55项监督重点,开展监督前请业务骨干有针对性进行培训,确保“”一把尺子量到底。同时,建立“周调度”“月复盘”机制,每周五听取各小分队进展,每月召开问题分析会,对共性问题促办督办,对工作跟进问效。“以前各干各的,现在县里点题,我们作答就行!”第一小分队队员、来自红旗乡的纪委书记张发国翻着随身携带的点题监督清单说。
县乡人员混编,让监督优势互补。打破“乡镇自循环”,按照“2名乡镇纪委书记+1名纪检监察室骨干+1派驻纪检监察组骨干+1名纪检专干”的“4+N”模式混编成队,既保证每个小分队都有“行家里手”,又避免“熟人圈子”干扰。第三小分队队长、县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张利军介绍:“我们队里有擅长查账的老会计,有熟悉农村工作的‘老乡镇’,还有刚从纪委转岗的‘90后’,遇到问题能快速‘会诊’。”前不久,在核查某村马铃薯原种繁育“一分田”补贴项目时,通过比对发放花名册与入户走访,当场识破了虚报冒领的猫腻。
乡镇交叉监督,让监督提质增效。制定交叉监督制度,小分队监督范围不固定在本乡镇,而是按交叉模式每月轮换,本月查A乡镇,下月查B乡镇,依次循环。这种交叉监督模式彻底斩断了“人情链”。“小分队”模式运行7个月来,临洮县基层监督质效显著提升,累计开展交叉监督检查6轮次,发现问题线索39件,立案查处21件,推动整改民生资金发放不规范、集体资产流失等问题52个。乡镇纪检干部人均参与监督检查次数从每月1.5次提升至3.5次,新任乡镇纪委书记通过实战训练,很快提升了业务能力。
下一步,临洮县纪委监委将把三项机制向村级延伸,通过资源整合、力量下沉、机制破局,推动监督从“单兵作战”向“联合作战”转变,打破了基层监督的“熟人壁垒”“力量困局”和“同级软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监督就在身边。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供稿 康建军)